自今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提出制定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以来,各行各业纷纷开启互联网与自身行业融合发展的大幕,商业银行也不例外。在5月30日由《银行家》杂志等主办的2015年中国金融创新论上,与会嘉宾围绕“互联网金融与银行创新”主题进行了探讨。从银行业内人士的普遍观点来看,当前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才刚刚起步,未来,商业银行将加速融入“互联网+”。在这一过程中,银行有着自己的特有优势。
融入“互联网+”已是必然趋势。工商银行副行长谷澍在论坛上表示:“‘互联网+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,更是一种经营理念和商业服务模式的深层次变革,融入‘互联网+’是时代的选择。”
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也认为,跨界将成为未来金融业发展的趋势。“互联网金融的价值在于努力发现金融需求,并最大限度的尊重这些金融需求,努力运用现代技术满足这些金融需求,这是互联网金融近两年快速发展并受到社会追捧的重要原因。因跨界能最大限度且随时随地地满足金融需求,未来金融将在跨界中不断发展,跨界也会促进新的金融结构产生。”
在北京银行副行长魏德勇看来,“互联网+”将为商业银行创造新模式。“互联网已经由外而内的渗透到商业银行各个环节,加速商业银行模式转型升级:互联网+渠道,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网络;互联网+产品,明确需求导向创新路径;互联网+服务,创造极致便利的客户体验;互联网+组织,形成高效便民的管理架构;互联网+趋势,打造一体化的创新机制。”魏德勇说。
而这种跨界式的融入,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“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才刚刚起步。”兴业银行金融市场部副总裁陈世涌表示,互联网金融值得传统商业银行学习,一是其共享互动的互联网基础;二是关注到非常细致的用户体验,在互联网技术之下真正实现“以客户为中心、以客户体验为中心”;三是快速高效的叠贷开发模式,并不追求大而全、一步到位,而是先把产品、主功能推出来,在确保安全不出事的前提下不断开放和提升;四是薪酬和人才引进培养的机制,要有创新精神。
平安银行副行长赵继臣认为,融入互联网金融,核心是风险管理。“互联网金融需要一个广泛分布领域的金融服务,每一个金融服务都需要海量的数据,通过一定的算法,建立模型来支撑这种基石的风险判断,所以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风险管理,如果风险管理跟不上发展,那么这种金融模式也会被淘汰。”
此外,在银行业内人士看来,融入“互联网+”,并不意味着要摒弃商业银行的传统优势,而是将其植入“互联网+”思维来创新升级。
“银行比互联网企业更具有客户数据优势。”谷澍表示,目前工行在境内拥有1.7万家网点,这不是包袱,而是区别于其他互联网企业的优势。目前工商银行87%的业务通过电子渠道完成,在越来越多的业务向电子渠道迁移的同时,从总量上看,工行线下网点中一些高端的、复杂的业务总量并没有减少,这说明银行网点在办理复杂业务以及支持客户的个性化、差异化服务方面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“未来将对这些网点用‘互联网+’的思路进行改造和提升,在这一过程中,要注意两方面。一方面是集成,即用互联网将这些物理网点集成起来,从总体上构建任意一点接入,线上线下互通全程享用的一体化商业银行渠道服务体系。未来银行没有线上线下的概念,就是一张网,手机可以对接,物理网点是有机接口,本质上没有太多的区别。另一方面则是智慧化,集成不是单纯的连接,而是将物理网点进行智能化改造,使之变得会更加智慧化,让客户使用更加方便。”谷澍说。
原文链接:银行融入“互联网+”:刚刚起步